Back

2021/12/14

人物對談:建築背景教我整合架構 商空規劃讓人懂得傾聽 呈境設計總監袁世賢X文域設計總監謝鎮宇(下)

人物對談:建築背景教我整合架構 商空規劃讓人懂得傾聽 呈境設計總監袁世賢X文域設計總監謝鎮宇(下)

袁世賢,國內外飯店指名的御用設計師,包括煙波國際飯店旗下的台南、宜蘭及花蓮太魯閣館都是其代表作品,2020年時以「Gorgeous Landscape」及「Heavenly Tree」兩件作品,同時榮獲德國iF室內設計商業空間類/住宅類兩項設計獎;謝鎮宇被媒體譽為「書店王子」,早期曾參與誠品書店的規劃,近期以「杭州單向空間書店」,獲金點設計年度最佳空間獎與美國IDA國際大獎肯定。兩人分別在旅店及書店的空間設計大放異彩,透過他們的對談火花,我們也能站在設計師的肩膀看台灣,看世界,帶來更不一樣的視野高度。

img

商業空間的規劃及尺度,對設計師而言往往是極具有張力及想像力,但相對的要思考的層面及細節也更為複雜,更考驗著設計師對產業、文化、生活的深度與廣度。而這次我們邀請了「飯店御用設計師」袁世賢及「書店王子」謝鎮宇,為我們揭開商空領域的迷人之處,也聊聊投入「設計」這個領域後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袁世賢以下簡稱袁;謝鎮宇以下簡稱謝)

img
imgimg

Q:兩人在商空各自有擅長之處,不論是飯店的操刀設計;或者書店空間的規劃,對你們來說商空迷人之處是什麼? 謝:我一開始是以居家空間為主,大概做了3年後出現撞牆期,後來剛好有一個機會在專門做書店規劃的事務所上班,參與了誠品書店的設計,打開了我對商業空間的視野。哇!原來做商業空間可以很大膽的去想一些平常你在做住宅時不敢想的畫面,去認識更多不同的業態,那些對我來說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我發現我必須對生活的面向,懂得更多、更全面,才能掌握整個狀態。 簡單來說,大型商場或複合型態的文化場域,可以組合非常多樣的業態,它不會只有一個面貌,會有非常多的可能性,通常我會從每個城市的文化背景去梳理這處商空對於這個都市的價值,我發覺每做一個案子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就像海綿一樣吸收當地的文化,懂得接觸藝術家、出版業、文創商品,做了商業空間後更懂得傾聽,可以自信但不能自滿,會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還很多,藉由商業空間的訓練是自我不斷成長的過程。 袁:其實每一個設計師都是從住家切入,為什麼會做旅館,我也不是天生就會做旅館,人生一切都是緣份。我在中國蘇州住家的鄰居,正好是台灣某飯店的老闆,一開始我因為規劃了他的住家,他覺得很滿意,就問我要不要回台灣幫他,就這樣一腳踏入旅館的領域中。做住家是0分或100分兩種,因為你的業主就是很單一,他的喜好決定居家空間的風格;可是做商空是0~100每一個層面都可以含括,可能包含小孩、老人、年輕朋友,所以我們要操作的面向更多。 我覺得操作商業空間是一個策略的結果,無論是品牌要傳達的策略;還是設計者要傳達的策略,最終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業主要賺到錢,第二是參與這個空間的體驗者能了解這個品牌有趣的地方或它想要傳達的價值。 我曾經整個團隊飛到日本代官山與蔦屋老闆開會,我問蔦屋老闆覺得台灣誠品跟日本蔦屋的差別是什麼,當時剛好旁邊有一個女生牽著狗走過去,他問我覺得那個女生現在的心情如何?我回答:她應該蠻開心很輕鬆的走過這個地方,在做她想做的事情。他回答「對,這就是我要提供的」當下我突然明白他的意思,蔦屋想要創造的是一種是生活型態的結合。

Q:中國大陸的市場及設計人才的堀起,早已不可同日而言?對台灣的設計師而言,你們覺得台灣的優勢與劣勢為何?有什麼話想對準備要投入這個產業的年輕人說? 袁:不可諱言中國大陸的尺度、格局、規模都是台灣沒辦法比擬的,但台灣設計師的優勢,在於人文、文化這一塊有比較高的細膩度,我們贏在細節跟深度。但中國年輕一代人才輩出,我們也是倍感壓力(笑)。不過我認為設計師不要限定自己的市場在哪裡?也許是中國、東南亞或任何地方,只要有機會就應該去,最重要的是有沒有準備好把十八般武藝都展現出來,進行有效的對抗,不論在台灣、在哪裡都一樣。如果台灣設計師要進入中國,我認為在產業面應該要更緊密更團結,才有辧法進入一個更大的市場。 謝:對我來說設計不是競賽,要做得快樂,才能把空間的想法、觀點帶給業者或者受眾,在台灣做設計蠻幸福的,小確幸沒有不好,我們對於生活的細節有更深層的感受,空間是我們說故事的載體,好好的把一個空間做好,就算尺度不大也沒關係,因為好的空間是有啟發性跟感染力的,可以讓人產生對生活的熱情與希望,我覺得設計師是一個很棒的工作跟體驗。【完】

img

img
img